[历史同人] 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 - 第263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等半个月,要是宫里还没有动静就得她亲自动手给李隆基递消息了。谶言具有时效性,要是等七月日食完了这话再传进李隆基耳中效果可就要大打折扣了。
    好在李隆基已经知道了这句歌谣。
    为此,李亨还折了两枚棋子,不过只要能把消息传到李隆基耳中就值得。
    李隆基的心情却不太好,昨日他在御花园教授梨园弟子歌舞时忽然有些闷,便生出了在御花园走走的心思。
    一走不打紧,正好听到几个梨园小弟子在那讨论七月七月,日落李林中。
    从听到这句歌谣后,李隆基心情就没有好过。
    这一句莫名其妙的歌谣,本该一听而过,可李隆基总觉得不对劲。
    他认为这不是歌谣,而是一句谶言。
    杨花落,李花开天子季无头,这一开始也只是歌谣,可杨花和李花指的不就是隋和唐嘛,季无头可不就是李,夺了杨家天下的正是他们李家。
    还有太宗时期,也曾有一句歌谣,唐传三代,武代李唐,后来也应了武则天为帝一事。
    所以李隆基格外相信谶言,也格外忌讳谶言。
    李隆基沉思着,思考这句童谣的意思。
    七月七月,前半句倒是好理解说的是时间。
    可后半句日落李林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天子称日,这一句日落很难让李隆基不联想到他自己身上。
    莫非这句谶言预言的是他?
    可李林指的又是什么?他姓李,他的儿子也姓李,莫非指的是他的儿子要谋逆?
    李隆基目光一凝,眼中升起了杀意。
    就在李隆基思考他的哪个儿子想要谋逆之时,高力士走入了宫殿。
    陛下,奴打听到了。高力士低声道。
    昨日李隆基听到那句歌谣的时候高力士就陪在他身边,回宫以后,李隆基立刻命高力士去查这句歌谣是从什么地方传出来的。
    李隆基淡淡问:可是太子?
    若是李亨在此处,必然会高呼冤枉。谁让他倒霉摊上这么个爹呢,一旦有什么坏事,李隆基自己在心里就会把这口黑锅扣到太子头上,在李隆基心中只有太子会惦记他的皇位,所以所有坏事都是太子所为。
    不是太子。高力士被李隆基都问得沉默了。
    这咋还有当爹的遇到坏事儿第一时间就扣在自己儿子头上啊?
    内侍省打探到的消息,这一句歌谣乃是民间传起,去岁末就已经在长安孩童中流传了。高力士如实禀告。
    李隆基抬手按了按眉角,却没有再往下问第一个唱这句歌谣的人是谁。
    这种事情本就难查,若是能轻易找到来源,隋炀帝也不会在后期步步紧逼姓李的官员了。
    高力士,你说是不是朕的儿子们有什么心思?李隆基沉默了一阵,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高力士。
    高力士心中一颤,他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开元二十五年那场动乱,高力士对李隆基忠心耿耿,他实在不愿意看到陛下再杀亲子了。
    高力士语气维持着镇定:依奴看,这一句歌谣只是百姓乱唱罢了。
    李隆基沉沉道:太宗皇帝与高宗皇帝也是这么想的。
    可谶言就是应在了他的祖母武则天身上,一个女人就真的当了皇帝。
    这让李隆基不得不重视谶言。
    总之,李隆基依然忧心忡忡,一直到了入夜,他依然心不在焉。
    杨玉环坐在软榻上对李隆基说着话,李隆基坐在榻边眼神却不看杨玉环,而是一眨不眨地盯着地面,杨玉环有些奇怪:三郎今日不专心。
    李隆基叹了口气,将这句歌谣说给了杨玉环听。
    杨玉环却笑了,她道:妾身还当多大的事情呢。
    这个日也不一定就指三郎嘛,妾身年幼时失去父母,一直跟着叔父住在洛阳,这洛阳里也带一个日字呢。杨玉环劝李隆基宽心。
    李隆基勉强笑了笑,可性质依然不高。
    他总觉得这个日指的就是他。
    因为心中揣着忧虑,一整夜李隆基都未能安睡。
    天亮后,李隆基勉强忍着头疼上完了早朝,回到勤政楼后看着面前厚厚的奏折却碰也不想碰。
    将这些奏折都送到右相传右相来见我。李隆基刚想吩咐宦官将奏折都送到李林甫府上,忽然停住了,再开口已经换了意思。
    宦官领命离开后,李隆基盯着奏折若有所思。
    说起来,李林甫名字中带着李林二字,倒是比太子更符合此句谶言啊。
    听到李隆基的召见后,李林甫朝服都没来得及换就立刻赶到了勤政楼。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