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 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 - 第78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全村人纷纷喜笑颜开。
    冬天里又没什么农活干,多数人都只能在家睡觉,少部分青壮还能到县里去找点儿活计干,却也不是谁都能顺利找到活干的。
    如今在村子里不用远离家人就能有活干,工钱还比县上的工钱更高,这样的好事真是提着灯笼都找不着。
    就算慢了一步没有应聘上工人,可宁村户户都养鸡养鸭,正好趁着冬天之前把鸡鸭都卖了,也能卖不少钱哩!往常家家都有鸡有鸭,要卖鸡鸭也只能拿到县上去贱卖,还卖不出去几只,如今有了稳定的销路,再不愁卖不出去了。
    甚至还有聪明人已经开始琢磨着以后可以多养些鸡鸭,要是每一只养大的鸡鸭都能卖出去,算下来要比种地更赚钱啊。
    如此又卖了几回卤货,积蓄了钱财,李长安和几个亲信商量了一下打算趁着冬天不用种地,人手充足的时候修修路。
    所以她又发布了告示。
    这次是修路,先修一条土路,把宁村和大路连起来,依然是招工。
    这回招的是短工,一日一结算,而且也不要求一直干活。
    每人每日分一块一尺宽十尺长的地方,把这一块地方给铺满土就能走人,手脚麻利些的青壮一天干两个时辰就能铺完。
    若是还有力气多干也可去找工头宁大再要一块地,干完了就能拿两份的工钱。
    一时间,宁村上上下下所有人都忙碌了起来,只要愿意干活的都能找着活干,就连六十多岁的老妪,都找了个一日四文钱的活,负责给劳工打饭。
    李长安也终于有了时间写自己这段时间的尝试总结。
    成功将农畜产品加工成卤味贩卖,提高了宁村村民的收入。
    对于宁村人多地少的尝试解决,转移劳动就业,为宁村提供直接就业岗位五十二个,间接带动养鸡养鸭产业发展。
    发现运输困难问题,目前正在修建一条三里长的土路,将宁村和直达江陵的大路连接起来
    第34章
    十一月,李长安不得不准备回长安了。
    她毕竟还是大唐公主,年关不回去祭祀宗庙总归是说不过去的。
    正好,她还打算顺便把另一桩要紧事做了。
    老师,你可愿意做荆州刺史?李长安找到张九龄,也不绕话题,直接单刀直入切入了话题。
    先前的荆州刺史是韩朝宗,算是半个自己人,可月前韩朝宗因为纵容手下贪污被贬去了偏远下州做刺史,新上任的荆州刺史是张九龄先前的政敌,和张九龄不对付,处处刁难张九龄。
    加上李长安这段时间的考察来看,荆州处于交通运输要塞,地理位置极好,商业繁荣而不用担心战乱,荆州也没法招募兵将,长史就是个有名无实的虚职,不如刺史有用。
    若是张九龄能当上刺史,这荆州之地才是实际上到了她的手中,她这几年完全可以通过张九龄来在荆州大展身手,就算有了成绩,外人也只会当作张九龄擅长治理地方而不会联想到她身上。
    在天宝五年之前,她得苟起来发育。
    张九龄正在编书,商队先从岭南经过,分出一波人手来将张九龄的儿女亲人送回来,而后才又去了安南,张九龄从信中得知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已经全家往这边赶来了,这才又把全部心思放在了编书上。
    听到李长安之言,张九龄抬起头,平静道:陛下厌弃我,如何肯再给我升官呢?
    话里话外却已经没有了先前的幽怨。
    得意弟子治理一方已经初见成效,故人之后在自己辅导下必能高中,儿女也快要承欢在自己膝下,身侧还有好友可以一同作诗赋文,帝王宰相对他已经遥远的像是上辈子的事情了。
    我自然有妙计。李长安自然是有把握才会来问张九龄。
    上完了沈初的唐玄宗专题系列课,又有了从武惠妃那学来的东西,李长安如今敢说自己是全天下间除了高力士之外最了解李隆基之人。
    就连李林甫,他或许更了解李隆基深谙权术的那一面,可他对于李隆基年少时候和未来年老后的事情,也绝对没有李长安清楚。
    李隆基这个人,做事的时候心比谁都狠,事后却又爱装出一副深情款款的样子,尤其是对他没有威胁的那些人,李隆基向来不吝啬他的深情。
    对马嵬坡后的杨贵妃如此,对如今的张九龄也是如此。
    过了年就是开元二十七年了,历史上的这一年,李隆基封张九龄为始兴开国伯,食邑五百户,又在明年,也就是历史上张九龄去世之后,封张九龄为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
    要说其中没有弥补的意思李长安是不信的。
    李隆基心里也清楚张九龄没做错什么,当时他贬张九龄出长安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张九龄总是处处维护李瑛,如今李隆基冷静下来了,对张九龄的愤怒也就变成了愧疚。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