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主[GL] - 镇国公主[GL]_分节阅读_9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镇国公主[GL] 作者:允

    他苦笑了一下,伸出手来,似是想要摸摸我的头,到最后却只是在我的手上轻拍了一下,道:“兕子大了,不可再跟阿兄这么拉拉扯扯的。”说完又从怀里摸出一个盒子:“你阿嫂说谢谢你的胭脂,她也仿着做了点,说是更添了许多茯苓粉,觉得比你先做的似要润些,你拿去试试,若好了,我把方子写给你。”

    我怔了怔,一时竟没及伸手去接,他看我不动,便把东西塞在我掌心里,轻轻笑道:“你的胭脂方子我看过了,好是好,只是不够润,你这青春正盛的小女娘,若不多用润泽之物,到了以后,便容易干皲,想想你到了阿兄这个年纪就满脸皱纹了,怕不怕?”

    他显然是想模仿李睿那样做鬼脸,可到底也没做出来,只是两手在颊边略比了一下,父亲的内侍出来,他便马上正了颜色,恭恭敬敬地走进去,我将这盒太子参与调配的胭脂握了又握,到底把它袖了进去,没有对母亲提一个字。

    二月中,太子、吴王、李睿与我都跟着父亲和母亲,自京中启程,浩浩荡荡地往东都去。

    这样的旅程几乎每年都有一两次,我们都已习惯,韦欢早早地替我将一切都打点得舒舒服服的,却特地把我的胡服和窄袖都带在车上,我还觉得奇怪,她瞪我道:“你日日跟在陛下身边,怎么却连随扈的名单都不看一眼?今年你那帮伴当的家人都在列,她们多半也都在。”

    我笑道:“我多半只在外面,偶然进去侍奉一回茶水,相公们都恨不得要上书进谏了,若再多问几句,岂不是要被他们活剐?”

    韦欢白了我一眼:“谁让你问他们?你就不会出来寻个人悄悄问一句?至不济,直接问陛下也好,陛下既许你设了这个队,难道还不告诉你要不要带她们去?”

    我倒没想到直接问母亲,不知为何,我最近对母亲总有些畏惧似的,也不像从前那样敢在她面前肆意玩笑了,她说一句话,我总要想上两三遍,她跟前的人,哪怕是极寻常的宫人,我也不敢再如从前那样随意使唤训斥——这倒也不是我故意的,我只是下意识地做着这些,等到自己发现时,这情形已然持续了许久了。被韦欢问起,也不好直说,只含糊道:“这球队如今都是独孤绍在管,也算不上是我的队伍,要问,也很该问独孤绍去——阿绍该来了罢?她父亲一定是随扈的。”

    韦欢道:“亏你还想得起她。她前几日就来寻你,因你总在御前,见不到面,所以托我来求你呢。”

    我奇道:“她要求我什么?”

    韦欢笑道:“独孤绍也是个痴人,你记得元日献舞时,二位圣人天颜大悦,天后陛下谑说天皇陛下有‘百骑’为田猎之卫,她便要设‘女百骑’为蹴鞠之使么?”

    我道:“当然记得。”那一日独孤绍领着百二十名女娘,将一顶鞠球来回踢得如奔星落月一般,两旁观舞之人无不喝彩,吴王甚至从座上立起来替她们鼓噪——短短数月,他比刚入京时那股小心谨慎真是不同了,如今也变作了在街上策马横行的人物,在京中起了宅邸,霸占了好大一片河流,看见李睿编书,还装模作样的集了一群文人,号称要编《忠孝论》一千卷来向天皇天后表达他的忠孝之心。

    父亲听说这个数目时正在服药,差点没把他那辛苦炼了许多天的仙丹一口喷出去,正在父母跟前侍奉问安的李睿和我也面面相觑,只有母亲笑道:“四郎果然孝顺。”传令说,吴王编书乃是大好事,无论要用人用钱,都由她出就是,叫吴王尽管放手用钱。

    李睿这厮从来跟风讨赏不手软,听母亲说了这句,却破天荒地什么赏都没讨,恭维了吴王几句,回家便将他自己的笔墨钱给送了回来,据说是因“阿娘如此委曲求全,讨好阿耶,贴补四郎,我不可再令阿娘忧心”。

    我十分疑心他的师傅们到底教了他什么,将这样一位聪明伶俐的冀王教做如此模样。不过若想想他身边师傅宾友十个里有六个是母亲选的,再想想在另外一个历史中母亲对儿子们的态度,我便也释然了。

    韦欢静静地等我出完神、回头看她,才笑道:“猜到了?”

    我颇觉莫名其妙:“猜到了什么?”

    韦欢便知我刚才又想到别的地方去了,摇头道:“你平时爱走神倒也罢了,怎么和人说话说着也这样呢?亏得你是陛下的嫡亲女儿,不然常人殿前应对时这么样,还不知怎么被责罚呢。”

    我辩道:“我在耶娘跟前自然不这样了。”见她不信,眼珠一转,顺嘴就道:“我只在你跟前如此。”

    韦欢沉了脸道:“你还想我和你同车么?”

    我忙道:“我再不说了,你告诉我,独孤绍想托我干什么?”

    韦欢自己也忘了这事,被我一提,瞪我一眼,道:“陛下本是说笑的,独孤绍她自己倒上了心,想托你去和陛下说,以后宫中常设这么一队,她自荐要做‘蹴鞠使’,愿意在宫中供奉终身。”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

    第138章 痴气

    独孤绍会有这么个想法我倒不意外。我与她相交日久,对她的家世志趣都已颇为了解。

    她父亲元康本是太宗朝有名的浪荡子弟,因行为不检故被杖责夺官,祖父当庭训斥于他,他深以为耻,便头戴红巾叩宫门发愿,说要投军效力,彼时正遇吐蕃犯边,秦庶人之乱,朝中武将株连者半,太宗皇帝手中无人可用,只能下诏征募勇士,听说独孤元康要主动投军,大喜过望,立刻便封他做朝散大夫,本意是叫他做个文职,以为子弟之表率,谁知独孤元康颇有些悍勇气,带着家中亲卫上阵冲锋,首战便斩首百余级,其后累功至朔方军司马、屯田校尉,吐蕃深夜突袭河源军,诸将皆弃城而逃,只有元康率城中军士抵抗,天明后以百姓男女系头巾、执长矛在城中呐喊,在骡、牛身上绑车板装作战车来回扬尘,吐蕃以为援兵已至,仓皇弃城而去,元康乘胜追击,斩首千余级,其后征战,皆常有奇兵,累功封右武卫大将军、凉州都督、洛南郡公。

    独孤元康出身名门,自身又军功赫赫、恩封郡公,本该在哪都是说一不二的人物,偏偏发妻早逝,等人到中年、稍立功业,才娶回来一位高门嫡女,却是个出名的悍妇,因此虽一连生了六个女儿,也不敢提纳妾之事,等妻子去世以后,匆匆讨了一房妾侍,怀了孕、生下来却又是个女儿,便从此心灰意冷,再不提子嗣之事。因近年战事稍平,元康在京中无事,便将几个年小的女儿当做儿子一般养在身边——独孤绍正是元康的第六个女儿,最小的嫡女。

    元康怜独孤绍出生不久母亲便过世,且也是老来得女,宠爱非常,将她接在身边亲自抚养,独孤绍上面五个姊姊,最年长的比她大了十五岁,她出生时,这位姊姊的头胎已经出生,待这个最小的同母妹妹便如女儿一般,其余姊妹亦是多加照拂,因此同是将门之女,独孤绍却比她旁的姊妹还要更骄悍几分,且她从小跟着父亲习读兵书,不像别的女娘那般喜欢诗词歌赋、女红刺绣,却喜欢讨论些军国大事,又常发愿说要投军阵、效行伍,只可惜身为女儿家,不能为武将,只能在两都中斗鸡走马、飞鹰蹴鞠,聊以逞志。

    如今母亲叫她操练的虽只是数百宫人,毕竟也牵涉了行阵之法,且还有个天后近侍的名声,她那性子,不来自荐,才是奇怪。

    只是我所犹豫者,倒不是她这一头,而是这事该不该由我去说。

    事到如今,母亲操练宫人的意图已是极显然的了,不止独孤绍这里,连她宫中,都选出了二十余有勇力的宫人,随供奉们习练马术鞠艺,短短一月,已操练得令行禁止,颇有金吾风范了,她所亲近的团儿、婉儿、阿青、贺娄氏等几位执事,也是得闲便去骑马打球,婉儿还向韦欢讨教过射箭之事,要说这全是上行下效之故,我是一点也不信的。

    母亲这样做,显然是在防着什么人。

    如今宫中十六卫,金吾将军邱神勣是母亲近臣,左监门将军武懿宗是母亲从侄,余人不是初掌职权、并无威望,便是摇摆不定、首鼠两端,绝无举兵入宫之力,因此宫门处母亲是毋须担忧的。

    若防备的不是宫门处,那就是宫中了。数百强壮妇人,虽当不得大军,抵御区区百千人的叛乱,或生变时翼护帝后避走军中,还是轻而易举的,以此见之,母亲所防备的,除了居处帝王腋侧、自有亲卫部曲、事遂之后得利亦最大的东宫太子,还能是谁?

    独孤绍若真的做了这个“蹴鞠使”,便是直接卷入母亲与太子的争斗了。最初在母亲那里,我只是隐约有所察觉,却也下意识地推荐了独孤绍,而不肯让韦欢去做这事,可是如今与韦欢再无干涉时,我又有些不希望独孤绍再进一步卷到这漩涡里去,毕竟无论事遂与否,她都是参与过夺嫡易储的人了。

    现在想来,母亲那日叫我招募妇人时的犹疑,恐怕也是出于此种考虑罢。此事毕竟是打着我的名义,万一母亲事败,我肯定会被牵涉在内,所以她特地嘱咐我去好好结交太子、不要过多参与此事,若有万一,我还有条退路——这样想的话,母亲对我,着实是没什么可说的了。

    可是同是她的儿女,太子是她的长子,她未发迹时便已怀了这个儿子,其后亦是靠着这个儿子才一步登上后位,太子于她,比起我之于她,实在是更重要得多了,她怎么就舍得呢?

    我情不自禁地叹了口气,收回思绪,转头去看韦欢,她一直眼都不眨地在看我,等我回头时才伸出手来,轻轻在我额头上一拍:“你近来走神却是较以往更多了,又爱皱个眉,像个为生计发愁的老妪似的,当心人还未老,容颜已衰了,到时哭着喊着叫‘阿欢’,阿欢也没处替你设法呢。”说着又在我额上、两眉上拍了几次,口道:“拍愁散。”

    我哭笑不得,握住她的手道:“你又从阿谁处学来这偏门法子,也不问真假,只管往我身上试——是不是冯世良这老神棍又同你们说了什么?”

    她道:“这是我乳母常用的法子,只对小儿辈有效验,我见你整日也如个儿童似的,所以照着用了。”

    我不服气道:“我怎么像儿童了?你见儿童们日日蹙着眉、长吁短叹地思念家国大事的么?”

    韦欢白了我一眼:“什么家国大事,不就是一个蹴鞠使么,你若愿意,就同陛下去说一声,若不愿意,就回了独孤绍便了了,在这里叹什么气、蹙什么眉,还家国大事!”

    我笑道:“这你就不懂了,这蹴鞠使看似小,其实干涉极深。”因她往日总压我一筹,倒有意卖弄起来,矜持地住了口,要等她问我时再说下去,谁知她白眼翻得更大,一面去取裘衣,一面道:“不就是陛下顾忌那边…”她对着东方扬了扬下巴,“选了些膂力妇人备用么?阿谁都能看出来的事,你还当件大事来说。”

    我变了脸色,刚叫了一句“阿欢”,便见她将裘衣展开,对我道:“伸手。”

    我不觉张开了手,任她边用这衣裳将我裹住,边道:“平日演舞,自然有太常操持,就是陛下们想要亲自□□,也断无在宫里带了几百人操练的道理,那是几百人马,哪怕马上坐的是宫人,带上兵刃,便是丁壮骑从了。除了冀王和你,王公大臣,出去敢带几个骑从?在宫里额外备了这么些骑从,还是贴身侍奉的宫人,这防的是谁,还用特地说么?圣上一贯敬重天后,为什么当时未肯便允?独孤绍满可以当场便向二位圣人请求,甚或如她父亲那样上书自荐,为什么还要扭扭捏捏地通过你来说?天后忌惮太子,满朝文武都知道了,你还要和我卖弄,哼!”

    她不经意地哼出一声,似是觉得不妥,又缓了口气,边替我系带道:“独孤绍是聪明人,她父亲也非凡辈,事涉宫掖,她的决断,一定是深思熟虑过的,你不要白替她担这份心。再说了,你以为她是现在才投向陛下的么?平白无故的,她为什么就和你好上了?你怎么不想想?还有崔明德,她家连太子的婚事都敢拒,为什么就把她送进来做你的伴读了?她替你写奏疏、同你出去吟咏唱和,你以为是纯出于本心?你以为崔二娘子在外面,也和在你这里似的这么平易近人?”

    她说前面尤可,说到后面我便有些不服气,打断她道:“崔二在我这里还叫‘平易近人’?那我真不知难近的人是怎样的了,你作什么突然叫我穿这衣服?热呢。”

    她系了最后一根衣带,彻底将我裹成了一团粽子,斜眼打量,似是甚为满意,因拍拍手,道:“马上要下车了,你穿好了衣裳,我们先出去寻独孤绍去。”

    话音方落,车便已缓缓停住,有人在外叩门道:“请韦娘子下车。”

    我愣愣看她,只见她对我做个鬼脸,道:“你从苗师傅读再多书,在这些事上也未必如我,有时候我不说,是给你留几分脸面,你还是不要卖弄,免得自己丢人。”一边说,自己也披上棉衣,愉快地扶着我下去,出了门,便又是那恭谦方正的“韦娘子”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